
尽管诸多临床试验结果证实溶瘤病毒疗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、有效性和稳定性,但该疗法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亟待解决。
1.溶瘤病毒属于活病毒,如何避免其在进入肿瘤细胞前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
2.溶瘤病毒疗法的生物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,基因重组的溶瘤病毒是否会基因重排、基因突变,甚至产生超级病毒
3.目前应用于临床治疗或试验的溶瘤病毒种类有限,是否有其他对人类更友好且更易操作的病毒有待进一步探索
中心选择:由于溶瘤病毒项目同常规肿瘤项目在病灶选择、给药方法、给药操作和生物安全性等多方面有较大差异,建议在选择PI/组长单位或其他研究者中心时,选择既往有溶瘤病毒项目经验的医院或CRO供应商,以便提供丰富的预案和实践经验作为指导。
合适的患者:选择合适的患者是溶瘤病毒项目的一大挑战。通常,接受溶瘤病毒临床试验的患者前期已经过了多个常规治疗,这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。因此,通过特定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选择合适的患者,检测接受积极治疗的患者的免疫反应,确定哪些患者可以通过治疗临床获益,有助于较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,也有利于提升临床研究质量。
病灶选择:由于给药病灶选取的多样性,如果受试者有多个可注射病灶,可以选择多个病灶,也可以选择单个较大病灶进行注射,建议优先选择原发病灶进行瘤内注射给药,病灶大小的不同会对应不同的给药体积,需要提前详细规定。
给药量计算:给药注射量取决于肿瘤面积和肿瘤大小,病灶大小的不同导致用药量的不同,不同周期病灶大小会变动,根据方案需要多方精准的评估和计算。
药物配置:由于药品的特殊性,一般需要超低温保存同时内部转运、解冻、配置环境、配置后保存、注射器械选择、生物防护等等都有别于常规医疗操作,需要提前制定详细且符合方案要求的操作规程文件,来指导医院研究者的临床操作。
给药操作程序复杂: 根据病灶部位,如注射灶为浅表肿瘤,可目视注射。如注射灶为深部病灶及深部内脏病灶,需要采用超声或CT引导下细针穿刺注射给药,这样会涉及到跨科室的合作,需要提前预约和默契配合。病灶可能靠近神经或大血管,需要避免患者受伤,瘤内注射也可能引起肿瘤组织相近器官的瘘,引起不良事件,因其复杂性需要提前制定精细的临床操作手册给医生以指导和预防。
生物安全性防护:意外接触可能导致传播感染,因此需要制定明确规则,培训和提醒治疗人员、患者、家属或其他密切接触者都做好自身的防护。
《溶瘤病毒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上海专家共识(2021 年版)》
《溶瘤病毒类药物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》